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
记者 缑玉明 祁玉洁 段睿珺
一个小阵地,聚起一群人,浸染大批人。一个只有10万人的县,仅志愿者就达到1万多人,在崇信,红马甲是最靓丽的时装。从县级文明实践中心到乡镇文明实践所、文明实践站,一抹抹“志愿红”,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、一次次精细精心呵护,崇信县把文明实践做成“针线活”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结出了文明的硕果。
(资料图)
近年来,崇信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、聚力作用、辐射作用,不断强化顶层设计,创新体制机制,培育特色品牌,打通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探索出了文明实践的崇信模式。
一抹志愿红 温暖整座城
在崇信县西街社区,有一面特殊的“微心愿墙”,辖区居民的难事、心愿写在“墙”上,由社区牵线搭桥,社区党员、志愿者、爱心人士看到这些心愿后主动认领,帮助困难居民完成心愿。这是该社区推行“微心愿”的一项创新举措。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“心愿卡”,却寄托着社区群体一个个微小而实际的愿望。
崇信县城市社区西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小飞说:“微心愿的主人都是来自社区的困难群众、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、残障人士等,对生活条件不怎么好的他们来说,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,可能会解决他们的大问题。今年以来,我们通过设立‘微心愿’收集墙的方式累计征集‘微心愿’800余条,帮助社区居民切实解决了一系列所思所盼所想的困难和问题。”
志愿服务活动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。近年来,崇信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坚持中心、所、站一体化联动推进,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,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,组建了理论宣讲、生态环保、文化等21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,文明实践队伍实现了编队启航,为群众提供预约式、菜单式、精准化对接服务,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和支持。
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兴伟说:“崇信县将科技致富带头人、百姓宣讲员、十佳志愿者、道德模范、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吸纳到志愿服务队,全县注册志愿者1.1万人,占常住人口的13.4%,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10小时以上。‘红马甲’已成为崇信最潮流的服装,志愿红已经成为我们县城最美的风景。”
志愿红让文明实践更丰富
接地气、贴生活的理论宣讲,让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;重实际、树信心的技能培训,让产业发展有了新门路;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志愿服务,让群众暖心又放心。崇信县以“三抓三促”行动为抓手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,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“以前到了冬天大家都待在家里不愿出门,现在不一样了,大伙一有空就往这里跑,既能听到党的‘好声音’,还能掌握一些致富门路。”崇信县柏树镇副镇长史双江说,“自文明实践阵地建在产业服务中心,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常会安排专家、种养植能手来这里传授肉牛育肥、果园管理等技术,为群众解决了好多难题。”
去年以来,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“建基地、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”的发展思路,主动把文明实践融入八大产业链建设中,在链上链主企业、特色产业村建成文明实践阵地12个,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等志愿活动1230余场次,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。
一个小板凳,坐在群众间。在居民小区楼栋阴凉处、在文化广场绿荫垂柳下,随处可见穿着“红马甲”的志愿者,带着小板凳,和群众围坐在一起,比比划划、说说笑笑,面对面交流、心贴心沟通,搭建起了群众身边的“连心桥”。崇信县结合“六到村六到户”夯基活动,组织广大志愿者以“小板凳宣讲+交流+服务”等形式,向群众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、涉农惠农政策,提高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、合作社经济组织、农村保险等政策知晓率,帮助群众培养文明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。
同时,崇信县创新推出了12种“微课堂”,让全县志愿服务队奔赴各实践站,用“乡音”传递“党音”,随时随地开展“微宣讲”1630余场(次),受众7.2万余人,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此外,崇信各志愿服务队、文明实践所站还创出了“小区议事厅”“有事说一声”“文明我在岗”等“接地气”品牌活动22个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志愿红擦亮乡风文明底色
“近年来我们通过连续开展孝老爱亲、环境整治为主题的文明家庭评定,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、文明家庭发放积分卡。村民凭积分卡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可以兑换同等分值的生活用品,大家主动参与村级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高。”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支部书记朱红顺说道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和践行来实现“凝聚群众、引导群众、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”。基于此,崇信县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、道德楷模、最美人物、身边好人等活动,发挥好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,深入挖掘培树“崇信好人”,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、自觉看齐、共倡新风。
通过文明诚信积分超市,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志愿服务、善行义举获得超市积分,兑换物质回馈,在实现精神文明保值增值的同时,树立了“德”者有“得”的鲜明导向。同时还通过群众大会、主题活动、广播影视宣传等方式,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、铺张浪费,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、树立法治理念、科学意识,涵养文明乡风、淳朴民风。
如今,从城市到农村,从党的政策宣传到家长里短,志愿者的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,真正起到了正风化人、移风易俗的作用,人们的观念变了,社会风气越来越好,这一抹抹的靓丽的“志愿红”为崇信注入温暖,催开文明之花,创建和谐社会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